美國之音中文部

在美國之音成立之前,美國國際廣播的中文節目就已經開始。1939年2月18日,美國開始粵語廣播。1941年12月28日,普通話(國語)節目開始播音。當時,美國剛剛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美國之音中文部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在開始階段,中文部每天播音一小時,普通話和粵語節目各佔一半。

日本入侵中國,中國政府遷入內地以後,為了向中國人民及時報導中國國內、太平洋地區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戰事發展,中文部員工人數劇增,新聞和專題節目也更加豐富,並增加了閩南話和潮州話的播音。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國際緊張局勢的結束,中文部員工從五十多人減少到不足三十人。

美國之音在二次大戰期間隸屬於戰時的對外新聞局。1945年改組,改屬美國國務院的國際新聞署,中文部也從舊金山市遷往紐約市。在紐約期間,中文部每天廣播八小時,以五種中國方言播音,一度還包括蒙語。



1953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設立美國新聞總署。美國之音改屬美國政府這一新機構。翌年,中文部隨美國之音從紐約遷到華盛頓,直到現在。1994年4月,美國政府再次改組國際廣播架構,成立國際廣播局,美國之音又歸屬國際廣播局。

1998年10月,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法律,將美國所有公共資助、非軍事國際廣播置於新機構廣播董事局管轄下。1999年10月,跨黨派、由九位成員組成的獨立的廣播董事局正式成立。

美國之音中文部普通話組每天廣播十二個小時,每周播音七天。粵語組每天廣播2個小時,每周七天。聽眾涵蓋中國大陸十三億居民、將近兩千三百萬的臺灣民眾以及遍布東南亞、北美、歐洲、澳大利亞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海外華人。

** 如任何機構或個人認爲發布在本網頁的信息侵犯其版權或有任何錯誤,請立即,如需要更新信息,請提供詳細的信息內容,我們會盡快做出相應處理。